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生态摩天楼的智能之谜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5391天前 / 阅读 :

在建筑大师柯布西耶、高迪笔下,活在空中曾经只是美妙空想在设计图上那轻轻的一抹。

  在建筑大师柯布西耶、高迪笔下,活在空中曾经只是美妙空想在设计图上那轻轻的一抹。如今心生异想的设计天才们却打算将它变为现实,2009摩天大楼设计大赛仿佛在暗示我们,不要小瞧想象的力量,或许,未来的城市楼宇真是如此模样。      著名建筑师法兹勒.康说过:“今天建造190层的建筑已经没有任何实际困难。要不要盖摩天楼,并不是工程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 拥挤、耗能、隔阂邻里、暗藏消防隐患,甚至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种种原罪让这些庞然大物在展示人类惊人技术成就的同时,也招致了无数诋毁之辞。      然而,依旧有很多建筑师重构一个又一个未来高楼的梦想,延续了4年的09eVolo摩天大楼设计大赛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舞台。最近在美国又评出了第5届的获胜者。在这项纯实验性赛事里,未来摩天楼的发展趋势是唯一的主题,比赛对场地、建筑高度、外形和技术指标没有任何规定,这让参赛的建筑师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让我们惊诧于人类智慧的无穷尽。

  城市肌理向空中延伸      在来自64个国家的416幅作品编织的图景中,未来的城市中原本平面化的网格,变得垂直立体,摩天楼仿佛是城市的网格肌理在天空中的延伸,而建  筑本身内在空间的情形和空间变化同样也为外在的城市肌理提供探索空间。尤其是一些巧借仿生学概念的摩天楼,其内在的细胞空间、脉络交通,可能会对周围的建筑网格的拼织形态,以及周围的道路交通系统的组织有一些触动。或许,这将能为人们创造一种旅行般的体验——而不只是简单的点对点目的地式的体验。      像法国的设计师Sylvie Milosevic的作品,赋予了建筑造型诸多曲线元素,使建筑产生了动感。表皮的局部编织效果,则给人以奇特的心理感受。放在城市空间中,建筑仿佛是城市网格的一种变异,原先的网格似乎被某种力量从地面拉起,扭动,交织成一体,中间生长出触须并在高空最终演化成触角,以一种奇特的张力在和天空进行着对话。      当城市网络被垂直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热岛现象是否会加剧?如今的摩天楼由于空调、照明等设备均需较大的能量供应,产生的大量热能会改变城市原有的热平衡。本次大赛第三名的获得者美国设计师Eric Vergne带来的“未来城市农场乌托邦”的建筑表皮被设计出很多空洞,这既是建筑的辅助结构,也具有装饰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高层建筑的气流通风的问题,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率,也为利用风能提供了条件。
 
  与风共舞的建筑表皮      摩天楼大都是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构建出来。这是为了减少如此巨大的建筑综合体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因此,在其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对节能环保方式有意义的探讨。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以及马来西亚的杨经文设计的很多生态高层建筑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太阳能、基因能源、空气循环系统、楼板水冷系统、再生能源、材料再利用等新鲜技术的应用,将会在未来的摩天楼中随处可见。有些摩天楼可能还会有智能化的中央控制系统,对建筑本身的能耗做动态的管理。      同样来自法国的设计师Julien Rousseau和他的团队带来了“能与风舞”的建筑,建筑的表皮设有感应和收集能源的装置,成长条形均匀的排布在建筑表面。随着空气的流动,表皮的这些条形物能够像动物外皮上的毛发一样随气流弯曲、飘动,在摆动的同时,其末端的感应器就会将风能转化为建筑使用的能源。这看上去就像是风和建筑表皮的一场互动游戏。另外,这层体表毛发也可以有效保护建筑物本身不被阳光直接照射,能够避免产生高层玻璃盒子的温室效应,室内的光影效果多变、温度适宜,减少了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这种新型的建筑表皮结构,为人们探索未来摩天楼的节能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垂直空间演绎田园牧歌      未来的摩天楼建筑可以在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为在高空生活的人们带来更好的阳光、空气、绿地,营造出友好的、生态化的聚居方式。另外,由于未来的摩天楼大都是城市综合体,汇集各种功能空间于一身,居民的城市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捷而富有乐趣。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在一座建筑中完成一天的所有使命:居住、工作、娱乐、运动,免去了交通堵塞带来的困扰,一天24小时将会被更多地利用起来。      诺曼.福斯特说过,“未来城市”将是一个配套完善的社区,商店、学校、戏院、公园和小型医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绿草如茵的“空中花园”,是居民休憩的好地方。而设计师Eric Vergne就试图利用仿生学的知识,构筑出一个复杂的空中社会。从外面看上去,这些建筑可能是一个无序甚至混乱的表皮。但是它的内部却如生命体细胞一般井然有序,建筑本身似乎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的功能设想是将原先与城市分离的乡村农场生活方式,整合到未来的城市生活中。这是个疯狂的,却又富有诱惑力的想法。      在这个巨大的综合体中,尺度最大的是大型农场,其次是小农场、各类市场以及自身循环系统等空间、再小一些则是为人们提供的日常居住空间。可以说,人们生活在一个垂直方向上的小型城镇中,在这里,无需走出建筑就可以得到日常的生活资料。这为居民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捷。并且,通过基因能源、无土栽培、克隆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获取食物的效率大大提高,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传统的农耕生活也将不再辛劳枯燥,或许我们可以在花前月下的同时,获得一份丰收的喜悦。      在建筑的内部,每个空间彼此联系,有点相似但又如此的不同,它们的多样化的空间分割方式组织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创造出多样的人类聚居方式。提供不可预知的生活经验,为人们的城市生活创造各种有趣的偶然。      今天的城市,由于充斥着玻璃、钢铁、石头等材料,城市的天际线已经僵化掉了。人们的潜意识里是渴望能看到一些轻松、自然的建筑形态,获得有自然化的空间体验。现代主义的机械模式被破除,城市的天际线也能动起来,这是前人所无法想象的。      看来,这些并不是对未来的简单描述,每个参赛方案都是设计师对未来饱含激情而又富有责任的理想。尽管本次大赛的一些作品在今天看来依旧有些匪夷所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设计概念的不断完善,在若干年后的未来,这些看似怪诞离奇的建筑将会以它们瑰丽的姿态屹立在我们的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