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朱钟炎:以设计争二十一世纪之国运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5747天前 / 阅读 :

朱钟炎先生的简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七所大专院校兼职教授
世界著名设计集团 GK设计(上海)公司 顾问
中国

朱钟炎先生的简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七所大专院校兼职教授 世界著名设计集团 GK设计(上海)公司 顾问 中国工業設計協会資深会員、上海工業設計協会理事

(財)日本産業設計振興会会員(JIDPO)、(社)日本工業設計師協会会員(JIDA) (財)国際設計交流協会会員(JDF)
歴任中国工業設計協会《設計》雑誌編委,駐東京代表兼記者、 曽任 GK Planning and Design公司中国項目主管
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设计会议,主持和讲演,参加国内外設計展覧和競賽並獲奨、設計多次採用,生产,出版及獲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出版专著多部,经常在《設計》、《AXIS》、 《設計新潮》, 等国内外専業雑誌上發表論文和文章。 受上海和外省市政府、及三菱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委托完成多项项目。

  近日,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钟炎先生, 就设计“设计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为话题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下面截取部分内容如下:

      记者:前一段时间,我和山东大学的李月恩就“人本”设计理念进行了一次探讨,他的观点是:设计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人的需求为本。您怎么看?
  朱钟炎:设计就是以人的需求为本、而以人的需求为本就是以人为本!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我却认为,“人之初,性自成”。自成之性的需求,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大多是负面的。所谓设计,应该起到纠正或扭转负面的自成之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迎合人的自成之性,或者说设计应该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用我们设计的专业语言来说、就是设计不仅仅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更要引导市场引导消费引导消费者。设计的基本目的应该是改善、提高生活品质,而这又牵涉到设计鉴赏的问题。鉴赏能力可以专门训练出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熏陶和社会阅历积累起来的。因此,好的设计一定是先设计思想、再设计生活、最后设计产品。
  国际社会现在重视的绿色设计,是由于保护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虽然在我们刚解决温饱和有点社会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背景下,但由于我们同胞的人的素质和观念,使得我国的环保存在问题很大、很严重、因此更需要重视和提倡绿色设计。我们还要提倡人性化设计,或称通用设计。其中,人性化设计对于当今中国迅速老龄化的现实非常重要,衣食住行统统涵盖,对大多数为细分市场发愁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记者:我一直在思考设计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仰空洞化、社会道德水准低下、社会行为规范缺失等。设计师作为离信仰、宗教和哲学最近的一群人,也作为离大众生活最近的一群人,确实应该干点什么。
  朱钟炎:你说到点子上了。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直要求他们做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的设计师。其中,从专业的角度看,挖掘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现代世界文明接轨,是与重建民族自信心紧密关联的。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以及到访的欧美国家来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应该是一条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这条道德原则与目前一般中国所接受的道德标准就是不一样,这可以从身边很多例子来说,从随地吐痰,无视信号灯,争先恐后上车上电梯,抢座位,到门户网站,总给人感觉太自我、太浮噪,无视社会公德,无视环境保护,自私,虚荣,唯钱是图。
  社会进步的前提是社会个体的进步,设计师确实是同时与信仰和生活都比较接近的通天彻地之人。前几年,我在上海政协一个关于房地产的研讨会上提案,建议压缩大面积商品房的比例,除了从社会公平、经济角度进行了论述,还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中国特别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经接近老龄化,普遍现象是孩子长大外出独立不和老人一起住,住大房的老人在潜意识层面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恐慌感,严重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说得通俗点,和住"鬼屋"没什么区别(笑)。现在,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就是新建住宅区90平米以下小房型不得低于70%的规定。
  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不是看你拆了多少旧房,建了多少高楼!而是在于国民综合素质的极大提高,我们国家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这是很正确的国策,但是要真正做到,怎么去做,这是关键!看一下近邻日本的强国之路就是先从人开始的,当年八国联军庚子赔款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日本拿了这些银子一不造大楼,二不搞形象工程,而是全部投入教育,建了许多“寺子屋”(私塾),普及全民教育。十九世纪中后叶日本为了强国学习西方,认识到强国必先强国民,必须改良人种,日本对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正如毛泽东曾说过的,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人的因素是决定的因素”!正是日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提高了全民的整体素质,再加上吸收,消化西方的先进科技,振兴工业设计,创立了许多品牌,创新了具有本民族的科技文化,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记者:看来,以理服人确实比以德服人更绿色。如今,设计的专业分类越来越细,拿工业设计来说,从最初的ID设计和结构设计到现在的PI设计,似乎预示着设计行业的工业大革命时代正在到来。
  朱钟炎:确实如此,工业设计领域的早期ID设计,被曲解成加一些图案的美工,只要符合一般的美学标准即可,对目标人群的感受考虑比较少,自然也不会去做深入的前期设计调查。现在,有个新专业词汇叫产品形象(识别),英文叫PI(PRODUCT IDENTITY)。不过,大多数本土设计公司把PI狭义地理解为专业市场研究。而根据我多年国外的工作、学习经验,以及在为外国公司做的几个项目来看,PI其实是一个设计管理系统,是CI的核心,同时包含从CI衍生而来的VI。表面上看,VI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其实CI是包含了VI,PI,BI的组成部分,它们都应该遵守一个原则:把用户分析和设计要素关联起来。
  你说的产业大革命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否就属于中国,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确实在政府、研究机构、企业3个层面有着高度一致的规划:以设计争夺21世纪的国运。这可以从日本、韩国近年的发展趋势,也可以从近年来韩国、日本等民间或官方访华活动相关言行得出推论。同时,我国的情况依然不乐观,工业设计市场不成熟不规范,缺乏应有的规范,没有诚信,没有信誉,没有责任,突出表现在设计侵权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企业层面不得不短视,二者叠加起来,导致了设计知识产权环境越来越恶化。
 
      记者:您的担忧也许是有道理的。但从近1、2年如火如荼的国内设计评奖活动来看,似乎意味着行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但知识产权的问题何时解决?也许要等到普罗大众对设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朱钟炎:确实国内对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这是可喜的,本人也担任了几个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奖的评委。这些设计评奖会尽量借鉴国外评奖iF、红点等的流程和标准,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中国特色的潜规则的困扰。担心的是,如今全国各地方蜂拥而起搞这样的活动,都号称全国性的,是设计的奥斯卡,都想做皇帝,大有春秋战国诸侯割锯之势,如果不加约束地发展下去,很容易演变为几年前的协会评奖潮,那样,设计评奖就会迅速沦落为纯粹的企业公关活动。现在需要一个设计奖的秦始皇,参考国外,一个国家有一个有权威的设计奖项。明确我国当前设计奖的宗旨是为了振兴设计振兴中华为了强国富民!而不是为了赶时髦,搞什么虚的形象。
  从欧美和日韩的经验来看,每个国家的设计评奖,主要不是声势,而是权威性,以获奖作品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主要标准。设计评奖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流程和标准的竞争,不是比什么级别的领导出席,什么来头的人士当评委,什么规模的企业提供赞助。
  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先从基础做起。从职业分工来看,设计行业内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科学批评氛围。所谓批评,决不是上纲上线,更不是人身攻击,而是讲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独立观点,并以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为前提,让一些专业甚至专职的设计批评人士参与。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教育大众,首先让设计大众通过独立的批评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深度鉴赏的能力。只有大众不容易被忽悠,设计评奖活动中的潜规则才无处藏身。近年来国外在一些评奖活动中开展网上评奖投票,听取大众的意见,分专家评选和大众投票,然后由专家汇总,协调,就是一个例子。
 
      记者:您作为著名教授,请谈谈当前的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吧。比如,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朱钟炎:大规模扩招在当前社会需求面前肯定是积极的,也是必要的,但确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障碍和问题,而更大的问题主要是生源筛选和因材施教及产学脱节的问题。设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也不同于理科教育。设计类学生的EQ和IQ都要高,但这还远不够。我有一些课程是专门讲创意的,其中就涉及到创意思维和人的悟性的关系,而悟性是天生的。我有个原则:宁缺毋滥(乱)。否则,国家浪费的是资源无法高效利用,学生浪费了青春又无法成才,社会浪费了资源又无法用材。最终,学校每年生产出大量无法在设计行业生存的边缘人甚至失业者。另外,当前设计行业内的技法和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设计教材和教学方法无法很快速的适应产业变化节奏,导致了“学滞后于产”现状。更为堪忧的是,由于许多学校赶时髦追求利润不顾师资办学条件盲目招生,教学课程设置陈旧,观念滞后,致使许多工业设计专业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严重设计营养不良,从设计理念到动手能力都不尽人意。实在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