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好居网用户)
5278天前 / 阅读 :
“姐包里没有人民币,全是团购券。”某网站上,一位资深“团奴”的高调“显摆”引起了众多关注和共鸣。限时、疯抢、特惠、热卖……许多网友都表示,最近在上网过程中,经常会被类似的打折信息所吸引,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来自团购网站。
伴随着团购(Groupon)之风的兴起,形形色色的团购网站纷纷崛起。中国电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飙升到480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有望达到880家。
虽然来势汹涌、前景可观,但团购网站的发展现状让人忧心不已。一些团购网站形式上大同小异,经营的项目比较雷同,更新速度也较为缓慢。同时,诸如网络诚信缺乏保障,没有发票、难以维权,提前支付、存在风险,质量打折、服务缩水等问题一一浮出水面。
刺激消费褒贬不一
据了解,网络团购在国际上通称为B2T(BusinessToTeam)。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近两年来,网络团购在中国网民中流行起来。许多互不认识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网聚人的力量”来聚集资金,提高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的价格。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秘书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团购网站的经营模式大都是多对一或多对多,与传统的一对一的营销模式不同。通过创新理念和营销模式,团购借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优势得以在短时间大范围地风行起来。
目前,网络团购已成为网民十分流行的新型消费方式,主力军是年龄25岁到35岁的年轻群体。而团购之所以能够强有力地吸引年轻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够以市场最低价格,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或服务。
不少消费者对团购充满了赞扬之辞,认为“省心、省钱、省力”。今年3月,正在着手装修的北京消费者阴丹琳偶然在网上发现建材、家具等居然可以团购。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参加了某团购网组织的团购会。
“现场就像一个大型展销会,厂家带着样品来,参与团购的会员与厂家砍价,当价格双方都接受时,就可以立即签订合同。瓷砖、地板、墙漆等建材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能看到样品的质量,心里也比较放心。最后,我团购的建材家具至少比市场价便宜了20%,真的很值。”说起自己成功的团购经历,阴丹琳感觉很愉快,并表示以后有机会还会参与。
相比之下,消费者胡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久前,他被一家团购网站推出的电影票特价套餐所吸引——原价176元的双人电影票套餐,居然40元出售,还附带可乐饮料、爆米花等。为了享受这项超值优惠,他义无反顾地订了票。
然而,胡先生享受到的却是“缩水”的服务——在高温的室外排队,热得快要中暑;可乐好像兑了水,味道淡且没了气;空调明显不足,看电影时一直出汗……难道说,价格优惠了,质量和服务就要打折?
对于团购背后的隐性消费和附加条款,一些消费者颇有微词。比如看电影要临时加钱、消费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售出产品一概不退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