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设计 经典案例 设计前沿 空间艺术 流行色彩 设计师  人物访谈 设计招标 设计教育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的应用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4418天前 / 阅读 :

环境心理学,简单的说,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简单的说,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这是-f-j将心理学引进建筑或环境,形成一门跨两个领域的边缘性学科。至今对它的理解还不尽一致。心理学界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它分析研究人的经验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建筑学界认为,环境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领域有明显的差别,环境心理学着重研究人与周围社会的、物理的环境关系。重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讨解决存在于人与环境之间未被认识的问题的途径。总之,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多门学科关系密切。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研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应及选择、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需求的环境。因此建筑心理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完善设计方法是一个必然趋势。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在当前的建筑创作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1.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尺度适中、能让人咫尺体会的交往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相反,那些过大的、夸张的空间使人感到冷漠和不安,那些过小的、局促的空间使人感到拥挤和压抑。空间的尺度通常与其空间特性、功能要求、使用人数、人的行为心理需求、陈设布置等因素有关,因此不同类型空间的尺度要求也就不一样。对于公共性较强的交往场所(例如室外集会广场、室内共享空间等),其空间尺度不宜过小;对于私密性较强的交往场所(例如僻静、亲密的独处空间等),其空间尺度不宜过大。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ge)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一切社会性活动多半都是从边界开始,再向中心扩展。边界具有行为的诱导性、景观变异性和行为的扩散性。“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有生气”。边界是人们停驻的依托处,例如建筑物的凹处、人口、柱廊、门廊和树木、街灯、广告牌边上,背靠实体有良好的庇护性,又不使人们处于众目睽睽之下,看视前方又有开阔的视野。 [page]

2.学生对校园空间的需求

以人为本、人性化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归根结底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2.1 归属感的需求。归属感是指使用者对自己在某一场景中自身资格和地位的确认,和他对这一团体的依赖感。归属感产生的前提是对外的区别和对内的认同,归属感涉及到内外之别,在环境设计上如果要加强人群的归属感,就必然要加强向心性。这种向心性并非仅指形态上的向心,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社会上、心理上的向心与趋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归属感来自校园、教室、宿舍甚至某一个比较私密的空间,同学们聚在一起,聊起相同感兴趣的话题,倾诉相似的烦恼,期许共同的未来??。学校通常被学生们看成是第二个家,就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立即找到自己,一切熟悉的景物都给他们以安慰,使他们摆脱束缚,得到足够的认同与鼓励,从物质上与精神上两方面达到自主。

2.2 舒适感的需求。从广义上讲,舒适的校园环境感觉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充足的阳光、宜人的绿化、舒服的设施等许多实用和审美因素。同样,在校园里应当创造宜人的环境,使使用者生活在其中充满舒适感。

2.3 方向感的需求。心理学家认为,判断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即方向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空间应具有供使用者可识别的信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所处位置、空间的形状和结构陈设等特征认识其所处的环境。清晰的方向感将空间形态与人的心理深层结构联系起来,引起安全感愉悦感,并增强了场所的可近度。

2.4 公共性的需求。对空间公共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增进彼此间信息、思想、情感的沟通。体现在空间环境中,主要是对交往空间的需求,设置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以满足彼此进行沟通所需的空间场所。

2.5 私密性的需求。人都有独立的一面和自我隐匿的一面。人需要自我认知、自我评判、自我呈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对空间的需求表现为私密性。对空间私密性的需求,在校园空间环境中主要是对小范围的交往空间、过渡空间的设置上,以便人们在这些空间中能发挥人行为心理所需功能。

2.6 领域感的需求。领域是人占有、控制一定空间范围,是为个人或群体提供的可控制空间。对于特定的个体而言,比如人们所熟悉的场所,其领域的大小和归属感的强弱与人自身的交往方式、彼此熟悉程度、对环境的感受和熟悉程度有关。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通常共同分担这种领域感,坐在同一个教室中上课的人有共同的场所领域感,住在同一个宿舍中的人有共同的场所领域感,对于个人而言,领域感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空间的保卫。可见,在进行校园空问环境工程的设计时,应当考虑不同人对不同空间类型、层次的需求,以多样化的形式、主题满足生活和社会的复杂性,从而达到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

3.高校建筑外空间环境与建筑环境心理学

从广义建筑学的观点来看,建筑的外部空间是物质空间环境大体系的一部分。当人们在创造自己生活所用的建筑物的同时也必然从大自然中划出一定的空间,使之形成服务于人类的外部环境。正如芦原义信所讲:“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除一部分由建筑围合而形成的封闭形式的空间外,多与自然空间连成一片而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以致分不清哪些空间是经过处理的外部空间,哪些空间是未经过处理的自然空间。历史表明,很多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拥有许多优美的建筑,还在于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它是建筑赋予城市的特定的空间领域,往往以一定的外部空间场地为主体元素。按照一定的空间秩序将与之有联系的建筑物组织起来,形成具有某种品质和气氛的整体。高校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也同样如此,作为一个空间场所,它引导人们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活动,以学生日常行为活动为中心,满足师生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功能需求,为其行为活动提供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