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好居网用户)
4894天前 / 阅读 :
杨冬江
个人简介
姓 名: 杨冬江 出生日期: 1971年1月
职 务: 副教授、副系主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学历简历:
1993年7月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获学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
2006年6月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至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任教
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应用与信息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 委员
承担主要课程:
公共设施设计 计算机设计表达 室内设计风格概论 毕业设计
编辑本段论文、论着、作品及科研成果:
论着:
《现代室内外设计表现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1月出版
《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表现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6月出版
《中国室内设计师年鉴》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年出版)
《环艺色彩》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表现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4年4月出版
《全国室内设计师资格考试优秀试卷精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表现技法(第二版)》 (合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专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材料悟语-装饰材料应用与表现力的挖掘》(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境外建筑师与中国当代建筑》(专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论文:
室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中国室内设计师年鉴》 2001年6
论建筑及环境艺术的设计表达 《装饰》 2004年第8期
由技入道 《美苑》 2004年第6期
逆光的诱惑 韩国《Space Design Forum》 2005年10月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 《装饰》 2006年第3期
十大建筑与我国室内设计的专业发展 《为中国而设计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集》 2006年5月
近代中西方室内设计风格的交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2006年10月)
新艺术运动在近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印迹(《装饰》2007年第5期)
室内风格与材料的演变(《材料悟语-装饰材料应用与表现力的挖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材料与设计(《室内设计师选材服务指南》2008年8月)
中国传统室内的形式特征(《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论文集》2008年10月)
Evolution of Modern Interior Design Styles and Trend of Art Nouveau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tial Design & Research》2008.10.VOL.8)
居住的艺术(《艺术品陈设》2008年第11期)
建筑界的思想者(《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8年第12期)
获奖:
1996年设计作品“国务院外宾接待中心”(合作) 获第首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金奖
1996年设计作品“中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获第首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银奖
1999年设计作品“国务院外宾接待中心”(合作)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2000年设计作品“千羽日式餐厅” 获第三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银奖
2002年设计作品“北京园林宾馆” 获第四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铜奖
2003年受文化部委派参与设计“第五届圣保罗国际建筑及设计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2004年设计作品“中央戏剧学院环境设计” (合作)获第五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金奖、首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银奖、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4年设计作品“河北长城饭店室内外设计” 获第五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银奖、首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奖
2006年论文《十大建筑与我国室内设计的专业发展》获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奖
2008年设计作品“天使·汇娱乐中心室内及外环境设计” 获第七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2008年获“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发)
2008年获“中国室内设计成就奖”(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颁发)[1]
编辑本段学术成果
1、与实验教学环节相结合
与学生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主持、创办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 材料创作营旨在通过与材料生产企业深度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借由体验不同特性的材料,相互交流与启发,探寻不同的创意空间,激发新的设计思路。除学院的带队老师外,创作营还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与学生组成不同方向的创作小组,根据所获取材料的不同特性,表达并延展创作主题,使学生通过亲身的理解、触摸与创作,建立与材料的互动和情感,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探索材料应用新的可能性,拓展材料应用与表达的极限。材料创作营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以及韩国首尔大学、京畿大学、淑明女子大学都积极地参与此项活动,材料创作营的成果及影响力受到专业院校和行业的广泛认可。
与专业设计课程相结合,辅导学生参加第二届中国原点奖(材料)设计大赛,其中,金惠瑛、张帅、杨璇的设计作品分获的全场大奖和最佳创意奖,王通、吴迪、刘导获得优秀奖。
2、装饰材料构造与应用实验室建设
主持装饰材料构造与应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以服务教学为目的,重点推介国内外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装饰材料和相关工艺,以材料实物和应用展示为主,并解剖产品的构造节点,以利于师生和专业同行对各类新型材料有所了解和掌握。
3、与材料企业的横向合作
近年来,与北新集团、三雄极光照明、生活家集团、杜邦、美利肯、杜拉维特、汉斯格雅、卡德维、富美家、上海盈创、静林软木等多家材料企业进行了横向课题的研究与合作。其中,与生活家集团合作开发的木居产品和与北新集团合作开发的金邦板产品已投入生产。
4、理论研究
编着出版《室内装饰材料设计与应用实验教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主编《材料悟语—装饰材料应用与表现力的挖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材料悟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等多部有关材料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在《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开辟《材料悟语》专栏并担任栏目主持。发表有关材料研究方面的论文10余篇。(图9)
此外,近年还编着出版有:《现代室内外设计表现技法》、《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表现技法》、《中国室内设计师年鉴》、《环艺色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表现技法》、《全国室内设计师资格考试优秀试卷精选》、《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表现技法(第二版)》、《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境外建筑师与中国当代建筑》、《为中国而设计—建筑大师访谈录》,参与编写《室内设计师培训教材》。
作为总策划、总导演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历时两年拍摄完成大型系列片《为中国而设计—境外建筑师与中国当代建筑(共18集),该片于2008年7月至8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人们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各界好评。
5、设计实践
近年主持完成的设计项目包括: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办公楼室内设计、北京园林宾馆室内设计、河北长城饭店室内外设计、太原和信商业中心室内及外环境设计、09年/10年广州车展东风日产(NISSAN)展示空间设计、胜山遗址公园环境景观设计、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心区5DN1/5DN2区域、5FS区域、4FN/4FS区域环境及公共设施设计、上海世博会北川羌绣展示空间设计、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室内装修总体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