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化现实之锈为想象之金——建筑炼金师雷姆.库哈斯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4398天前 / 阅读 :

他在平庸中看到超凡,在混乱中看到逻辑,在局限中看到机会,从而建立一个当代都会新的潜在可能。

炼金师(Alchemist),代表着一个在西方文化中将现实之锈转化成想象之金的神秘角色。而在迈入21世纪的新时代里,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正是当代极少数的这样一个兼具多种角色--狂想家/实践家、哲学家/实用主义者、以及理论家/预言家/建筑师--于一身的炼金师,并且在此间不断转换、反复观照。

库哈斯是当今最富有浪漫色彩的实用主义者、是最具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也是最具时代实验精神的创作家。年轻时,他曾经是一个采访过意大利超写实导演费里尼的Haagse邮报记者以及编写电影剧本的剧作家,使他日后对于建筑与都市的观察,常能以激情洋溢的观察与充满幻想的文体,对日常事件状态与信息作精确而简单地描述、想象。

在1975年于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完成建筑训练后,他即与Zenghelis夫妇(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会建筑办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简称OMA),不断地试图以一些策略及幻想,来发现城市过去的逻辑与轨迹,以及旧有建筑的形式所展现的数种层次,进而提出另一种多重想象的建筑与当代文化背景的新型态关系。

而在世纪交替之际,这位被誉为「能让建筑歌唱」的库哈斯,更在荷兰这个以「实用主义」为中心的建筑专业与学术中,以教学及论述激发了许多年轻且具热情的建筑师──如West8、MVRDV、VPRO、Ven  Berkel等──的前卫思考与实践,并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城市进行「多元并立、价值纷陈」的荷兰新建筑样貌,进而在2000年获得建筑普立兹克奖,代表着他极度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文化跨界的想象和创造,已在建筑教育与学术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导师角色。

2001年后,库哈斯将视角转往亚洲快速发展中的城市。他以客观多样而独创的观点,不带偏见地来对事件的社会现实与欲望需求作广泛的调查、分析与归纳,进而在平庸中看到超凡,在混乱中看到逻辑,在局限中看到机会,从而建立一个当代都会新的潜在可能模型。从北京中央电视台到台北艺术中心,都是这些观察后的具体实践。2010年获颁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总策展人妹岛和世赞誉「库哈斯对世界的影响超越了建筑领域本身,不同的人们都能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到什么叫作自由。」为他对当代的影响,下了如是的脚注。

思想如果说20年代的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的《迈向新建筑》是20世纪初建筑与都市的现代主义精神宣言,那么库哈斯1978年的经典论述《狂谵纽约》(Delirious     New   York)则对20世纪末的大都会与建筑提出了认识现实的另一种方式。经由观看大都会及其「狂谵状态」(delirium)的心理层面,进而在都会建筑中恢复其神话的、象征的、大众性的功能。

壅塞文化在《狂谵纽约》中,库哈斯借着曼哈顿的意象,提出一个关于「壅塞辐辏文化」(Culture of             Congestion)的计划。他将此文化定义为一个魅力十足、可以海纳百川,消泯其它一切的提案,以使我们能更注意复杂的结合,以及建筑与设计观念的曲转,实现大都会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这本经典论述,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对库哈斯在日后十余年,不论都市规划或建筑设计,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库哈斯在《狂谵纽约》中所预见的「壅塞辐辏文化」是21世纪都市的状态,使得都市本身形成一个乱局,而这种混乱的状态便是都市最令人着迷之处;而「摩天楼」(Skysgraper)应该是一个可以整合所有迷乱欲望的容器,存在于都市中,也能随着都市的乱局一起不断地演变、发展。

摩天楼库哈斯认为现代建筑的原型有二:针形与球形。「针形建筑」,具有地标性;而「球形建筑」,则是容器。而这两者原是分离的建筑型态,为了满足人的欲求合而为一,形成现在的摩天楼。摩天大楼即是一个异质性的容器,同时具有高耸入天的地标性质,以及包含着异质事件、满足了不同的欲求所需的机能的双重性格,在现实世界中以超现实的方式存在。这就是现代都市现象最令人着迷处,也是最挑起探索欲望的部分。

由此观点,我们从Zeebruge Sea             Terminal竞图案中(见p35),可以看见库哈斯以一个建筑容器融合针形与塔形建筑的完全想象。对于这个摩天楼的欲望极致实践,我们当然也已预见了库哈斯2002年于北京的「CCTV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设计案」的必然性──在建筑皮层表象下与空间状态中,蕴含着更多无法想象、异质的、复杂的生活形式,直接、明显地呈现都市乱局。

尺度如果说库哈斯在《狂谵纽约》中,企图以曼哈顿为蓝本,在回顾的角度中,以主观观察曼哈顿这一城市的形成。而在他与Bruce    Mau于1995年所着作的《S、M、L、XL》中,则是延续《狂谵纽约》充满激情与幻想之城市建筑论述后的实践。库哈斯在《S、M、L、XL》这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当中,表现出他对于「细微」几近迷恋的观察,与对「超大」的兴趣与探索。对于库哈斯而言,当一个对象或事件超过一定的尺度之后,任何理论都不再适用于它,尤其是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中的经济、文化的社会结构巨变──如日本或中国珠江三角洲等都会城市。

密度密度!密度一直是库哈斯和很多荷兰年轻建筑师探索的方向,在住宅上尤其明显。

荷兰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度──它几乎没有历史,并且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另一方面,在亚洲,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迁移,大都会的建设与破坏速度正难以置信地并行着。库哈斯继他对曼哈顿所诠释的「壅塞辐辏文化」理论之后,进而在荷兰、尤其是亚洲(日本、新加坡、中国)等人口稠密且高速发展国家,藉以「密度」的适应、解决与思考,在空间发展的荒谬矛盾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宿命中寻求现实出路,进而转化为他类的实验性建筑或都市……大跃进《异变》(Mutations)和《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是 2001年库哈斯的主要基调。这几册厚重且结构清楚的研究论述,主要是库哈斯在五年内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学生及建筑师们,以城市、都会为研究核心,共同的教学讨论与研究分析。库哈斯企图承继上述对于密度与都市发展的思考,同时藉由建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全球城市进行观察,来探讨当代全球都市现代化和都会化的过度快速「异变」与「大跃进」的种种面向与问题。

一方面,他藉由「通属城市」(generic   city)的概念引证,宣告无差异、无特色而具秩序质量的城市环境,将为全球化的必然潜力。另一方面,库哈斯更以「异变」的激进观点提出「通属城市」并不尽然为人们所欲求,现实城市中的混乱和平庸,或许才是我们所最渴望的。他甚至于将哈佛的研究课题转向当前全球发展最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把深圳、东莞、广州、珠海、澳门和香港等地作为研究「异变」与「大跃进」的巨型都会模型。这群在极快速变迁发展中的都市,正因互相依存且协调合作而加剧城市间的差异发展,进而形塑成另一种未经刻意计划追求的无序性、丰富性及复杂性,使得这些城市仍可保持其魅力与活力。

不论是从《狂谵纽约》的曼哈顿、高密度的荷兰、到《大跃进》的中国珠江三角洲等城市观察与论述;从小至一个A Dutch    House住宅、中至鹿特丹的Kunsthal现代美术馆、大到如中国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总部摩天大楼、或者超大如法国Lille都市计划案等多重类型与尺度作品,在库哈斯的多变向度的建筑论述中,唯一不变的是,他面对大都会及其「狂谵状态」的心理欲求想象之同时,仍可以积极乐观地接受现实,让主观想欲和客观理性同时错身于一境,转化不合理的事件与状态成为都市与建筑异变的议题或假说,进而从非理性幻想中汲取精力与灵感,成就他在真实世界中的想象。 Q:为什么建筑是危险的职业?

A:难到不可置信,非常耗元气。

Q:建筑为何既全能又无能?

A:建筑师总是怀抱伟大的梦想,但梦想要实现,非得仰赖其它人,仰赖环境不可。

Q:建筑师能做的事?

A:偶尔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些多少称得上出色的建筑物。

Q:建筑师该面对的事?

A:承认并接受人们正以一种更民粹或更商业的模式重新塑造空间。

Q:全球化的影响?

A:全球化将所有人彻底从土地拔起,变成失根之人,变成所有地方的陌生人。

Q:商业对建筑的影响?

A:商业利益是推动大型、复杂建案的火车头。

Q:身为建筑师该有的态度?

A:乐观主义不只是建筑师该有的基本立场,甚至是绝对要履行的义务。

Q:建筑教育的功能?

A:学院的贡献是瓦解建筑野心而非训练建筑企图。

Q:未来关键的建筑形式为何?

A:由一名外地人,为遥远土地上的一块高贵基地,以不可置信的庞然尺度所做的思辩性投射。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生于荷兰的鹿特丹,于1952年至1956年间在印度尼西亚生活,之后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Haagse邮报记者并投入电影剧本的创作,之后赴伦敦的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学习建筑。

.1972年以奖学金在美国停留,当时正对纽约市感到着迷,开始分析都会文化在建筑上的冲击,进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顿都市沿革的经典之作《狂谵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于伦敦,与Zenghelis夫妇(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会建筑办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简称OMA。

.2000年荣获建筑最高荣誉普立兹克奖,2010年获颁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被视为当代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形容他是“一个将作为社会现象的建筑转变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记者。他是世界上唯一这类型的建筑师。」妹岛和世赞誉他对世界的影响超越了建筑领域本身,不同的人们都能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到什么叫作自由”。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乐厅(Casa da Musica)、西雅图中央图书馆(SEATTLE CENTRAL。

)、北京中央电视台(CCTV)、台北艺术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