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配饰 潮流设计 家居风水 行业资讯 智慧生活 五金行业 陶瓷卫浴 装修攻略 产品导购

在绚烂的灯光下找寻自己的价值——丁平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4383天前 / 阅读 :

她说“我比较喜欢简单的室内设计,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量和物质都特别充裕的社会,纷繁杂乱。我希望我进到的每一个空间都是比较干净和安静,对于那种用了各种材料来堆砌,各种雕饰的堆砌,各种颜色堆砌的东西,身处其中,我会感到不舒服。”

她就是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中国分部执行董事丁平,她还是“创意点亮”北京的组织者。她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诉说着关于照明的无限可能。

对于照明,她那永不衰竭的热爱和义无反顾的热情深深触动了编者。在采访中,她从不同层面谈论了发展中的照明设计,对问题的看法一针见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丁平光影世界里的斑斓人生。

当初为什么选择照明行业?您觉得照明领域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丁平:当初也是因为在英国念书时被照明的不确定性吸引的,光是营造一切万物和各种各样空间的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如果你的室内设计很美,如果没有光的话,那你的一切都会搞砸,所以光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大地,然后说一定要有光,光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整个设计当中,它也有很强的艺术性在里面,所以我觉得从事这个行业会更有意思。

自然与生活,人类最好最原始的灵感源泉。

您平时有一些什么样的爱好呢?您设计的作品都非常有特点,您会从哪些方面去寻找灵感呢?

丁平:我大部分时间会从自然灯光中去寻找灵感,比如说去一些地方观察自然光,有时候小部分的阴影倒影都是我们观察的灵感来源。我自己是很爱看书,基本上看的书比较杂,而且爱动手。我们每年在地坛做创意点亮北京的活动,邀请二十几个设计师每人做一个灯光雕塑,灯光装置作品。这是每年一次的灯光艺术节,我自己是策展人同时也是参与者。从动手做这些艺术灯光装置的过程中也带来很多挑战和乐趣,也能够学习和看到许多其它设计师的作品,它都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和灵感,每年在夏末秋初的八九月份在地坛举行。这也是通过一种好玩好看的形式来传播照明文化,把和照明的感应、互动、理念跟艺术形式和材料结合在一起放在大公园里,这都是我们探索的一些方式。

投身照明,惊叹于绿色节能的LED。

本次我们重点讨论的议题是LED在室内设计的运用,但是室内设计师LED的信息量掌握情况远没有照明设计师多,能否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话语来描述什么是LED?LED和传统光源的区别是什么呢?什么样的LED是好的LED?

丁平: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跟传统光源比较很省电,几瓦可以达到我们传统照明几十瓦的效果。它可以通过混光来表现出来,就可以像画板可以调出很多颜色出来一样,当然传统照明也可以调出很多颜色,但LED是在芯片上一个个去混合,那它出来的光就会更自然更饱满。

第二个特点是它很灵活。比如传统光源40瓦就是40瓦,60瓦的就是60瓦,日光灯是线形的,白炽灯是球形的,而LED它是一个一个芯片封装的,它既可以是线型也可以是球型,从形状,瓦数,色彩各方面来看都很丰富,很灵活。

是节能,但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跟它的封装技术有关系。比如在国内买的的芯片在封装中,反射器可能有问题,散热器可能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照明。白炽灯泡里面是钨丝,外面是玻璃,而这层玻璃并不发光,是钨丝通过加热之后,热量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转换成灯光的,是钨丝在发光,玻璃只是把光变得更柔和一些,把它散到360度的空间里。

  [page]

新产品,无标准,考量靠经验、看品牌。

丁平:未来一定会有标准的LED产品出来,比如3瓦的8瓦的,而不会像传统的25瓦40瓦的就已经是小瓦数的了,当然这个产品全球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它的灵活性就跟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很灵活,但是就是没生产标准。当然这只是LED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国家、包括国际上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LED照明标准,作为一个照明设计师,我认为好的LED就是色彩饱和度和显色性好,质量稳定,散热性佳以及光色柔和。用户在选择用LED产品的时候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厂家的品牌来选择,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价格低廉,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国家现在还没有出台标准,西方现在实际上也没有,这个标准目前还在出台的过程中,现在没有所谓的好或不好。

的独特魅力及在各项目中的精彩运用。

您能结合您自己在照明行业里的发展经历聊一聊LED的发展么?您是哪一年接触到LED的?在哪个项目当中您运用LED运用得最出彩呢?

丁平:2002年LDPi在国外做项目的时候就运用到了LED。我们将LED运用到了酒店接待台的背景墙,白天它是暖黄色的,到了晚上是淡蓝色的,需要暗一点浪漫一点,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接触到LED产品了。运用的最好的还是在中国的项目,北京东直门的来福士广场,我们在那个项目上只用了两款灯,就达到了外立面创造一些有机窗户的效果。二楼到三楼间有一个窗间距离叫窗间墙,那段距离里面可能就藏着空调水暖消防等设备,那我们就在那个位置藏了一款LED灯,体积小,发光均匀,创造的效果非常好,时尚活泼,而且灯具也非常简单,两种灯就实现了整个外立面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检修方便。所以这个项目我印象非常深。

合作,建立在信任与尊重下的深度沟通配合。

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照明设计师与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一般是如何合作的?流程是什么?哪个环节最痛苦呢?

丁平:我们一般是等建筑或者室内设计师的方案出来之后,再介入到整个设计当中,他的方案一出来可能都会做一些夜景效果的渲染图,我们会在他的图的基础上去告诉客户,在这个空间里什么样的效果是最棒的。虽然我们是照明专业,但客户并不见得知道怎样的照明运用会使空间达到好的效果。

一个建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照明专业效果,有的客户很专业,有可能是学建筑学室内的,但是懂照明设计的这种客户还是很少的,几乎没有。所以我们一般会告诉客户应该从哪些理念出发,方案一出来我们就要介入进去,就开始做。

最痛苦的可能就是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的深化图不断在修改,这就意味着照明的点位图也是不断要跟着去改。在改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和照明设计师要有良好的沟通,或者是建筑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要是懂一点照明,他就不会一开始就逼迫照明设计师在一个他不成熟的稿上以满分去鉴赏,这是一个重复工作,因为作为照明设计师可以选择的空间是很少的。

虽然照明是一个点睛的手法,但其实是最后一道工艺,那就应该在定稿的东西上去做。LDPi在全国做照明侦探团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设计师了解照明设计这个专业,怎样工作,需要些什么样的配合。不同专业的设计师之间加强沟通,互相尊重、了解彼此专业这是很重要的。

鉴赏照明,国际照明侦探团活动。

您最近参加了一个国际照明侦探团的一个活动,是吗?这具体是一个什么活动呢?

丁平:对,在曼谷。这是个为期两天的照明侦探团活动,就是一个国际上的照明设计师们带领一个城市的设计师,比如说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甚至照明设计师做一个工作营,这个工作营是由全世界各地来的资深照明设计师讲述一下自己国家的照明。然后带领当地一个整体的设计师组,一个组大概有十几个人,有五六个组去调研的照明状况,然后第二天再做一个整体的PPT汇总,对当地照明的一个评估,也是我们对照明文化的一个推广,所以这个活动已经在全世界做过很多场了,每年一个城市,今年就是曼谷。今年的题目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照明特征。第一,这也是照明界对照明文化的一个交流,第二,这也是带领当地人去了解自己所居住地区的照明特点。

那您认为这样的一个活动适合室内设计师去参加吗?您认为作为建筑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他们去参加这样一个活动他们能获得什么东西呢?

丁平:非常适合。他们可以通过小组的具体对照明状况调研比如说像每一个小组他们都配有非常资深,在照明上面非常有经验的设计师,工作组的设计师可以跟他们到一个地方看当地的照明状况,去现场看照明的色温,看它的被照物,看他整体的氛围,现场就会来点评。

学会照明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鉴赏照明,你会注意到照明,如果你没有注意照明和鉴赏照明的水平和能力,你怎么自己去设计呢?所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人们对照明的认知,比如你走到一个酒店里通过它的大堂我们可以看有多少种类的灯,它的显像以及它的整体氛围是过亮还是过暗,或是说有没有场景,通过跟专业设计师的现场讨论,他立即就会意识到这个地方不温馨,为什么,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如果他自己去看,比如一个室内设计师他觉得这个场合挺舒服的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舒服,看到一个灯,但不知道是什么瓦数的灯,也不知道安装方式是怎么样,采取了些什么措施,针对照明有什么用处。因此这种现场学习现场考察的方式会给你一种直接的感受和鉴别能力,之后还会提出一些比较专业的建议。

半路出家,补上专业才是王道。

中国现今室内设计界的中间力量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走上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而照明设计师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室内设计师、建筑师、甚至是服装设计师跨界转行的,你认为这样的跨界融合对行业来说是好还是坏呢?为什么?

丁平:我觉得跨界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国家培训这块是短板,但有志于从事照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要很快把这个专业补上来,比如对空间的敏锐程度和美学程度的感受能力,可能从这个能力上来说是有共通的表现形式。但对照明来说有一块是专业的,设计师对工具,光源、色温这些专业的工具需要懂得如何使用,你不能说把效果做出来让厂家去给配灯,那是不行的。设计师从控制到灯具到光源到镇流器到瓦数等等,哪些工具用在哪些里面是最好用的,这些都必须得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