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旅游总收入突破36亿

A_zhangshuxian A_zhangshuxian(好居网用户) 3403天前 / 阅读 :

据悉,2014年瑞丽市共接待旅游者231 98万人次,比2013年的207 39万人次增加24 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 55亿元,比2013年的30 30亿元增收6 25亿元,增长20 62%。

据悉,2014年瑞丽市共接待旅游者231.98万人次,比2013年的207.39万人次增加2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55亿元,比2013年的30.30亿元增收6.25亿元,增长20.62%。

据了解,为破解转型升级、规划滞后、资金困难等五道难题,瑞丽推出了“自然生态观光之旅、边境民俗体验之旅、边关抗战教育之旅、康体休闲运动之旅、珠宝红木民族特产购物之旅、异国风情感受之旅”的六大旅游品牌,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火热景象,

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六大旅游品牌”效益突显。明确了“一江一线”的旅游发展布局,精心编制了《瑞丽江精品线路集成区策划方案》、《云南瑞丽江黄金岸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全力推进沿江旅游项目精品集成区的开发,先后建成了以南亚红木国际博览中心、样样好珠宝文化产业园、畹町边关文化园、一寨两国三期项目、喊沙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姐告购物天堂等一批重大特色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以“自然生态观光之旅、边境民俗体验之旅、边关抗战教育之旅、康体休闲运动之旅、珠宝红木民族特产购物之旅、异国风情感受之旅”的六大旅游品牌,瑞丽旅游产业逐步由观光型、节庆型向观光购物、康体休闲、商务旅居转变。

破解规划滞后难题,突出“规划引领”。围绕《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任务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事项,深入开展“三规合一”等相关规划工作,编制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云南瑞丽江黄金岸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规划》、《瑞丽姐勒金塔旅游区规划》、《姐告购物中心发展规划》等产业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把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林业开发等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林业开发等规划相脱节的现象。

破解四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难题。南起姐告大桥,北至龙江水库,全长约50公里的云南瑞丽江黄金旅游岸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由“一江五段、一线多点”的空间结构组成,估算投资16亿,工程计划2016年底建成。预计总投资7500万元的一寨两国项目已建成了傣寨田园休闲区、滨水休闲区、中缅民族风情展演区、缅甸民俗风情文化区等5大功能区,建成缅式大金塔、缅甸布岛山庄、一石两国、一秋两国、一桥两国、一井两国、一院两国等特色景点;正在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植物游览区、傣族文化长廊、马鹿养殖场、中缅百味小吃街、民居客栈等,成功推出了中缅百味小吃特色服务、手工艺品、珠宝翡翠加工展销服务、缅甸少数民族家访等特色亮点服务,成为中缅边境线上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正在着手开展“一院两国”和“中缅边境一条街”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喊沙特色村项目已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村寨大门、民族旅游商品集市、泼水广场、傣家私房菜、村内桥梁、民族歌舞餐厅等服务设施,成功推出了天天泼水狂欢、一江两国民族风情展演、傣族家纺、农民画展示、孔雀舞展演等亮点服务,成为乡村旅游建设的新亮点。畹町边关文化园项目前期投资2.54亿元,建设了珠宝翡翠一条街卖场及加工厂和珠宝博物馆、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原民国中央银行畹町分行及国际钱币馆和民国客栈、原国际邮件互换局及国际邮票馆、古董车馆、民族古兵器馆、珍奇木艺馆、中缅友好纪念馆、中缅勘界纪念馆、中缅民族民俗馆、记忆馆、民族歌舞演艺和娱乐健身厅、民族特色商品和民族特色小吃区等。南洋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建设项目已完成林勘、社会风险评估、建设用地选址、环评、水保、矿压、临时用地等要件和地质灾害现场勘察工作。

破解财政困难和旅游产品单一难题。建设一批生态景区,休闲度假基地、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旅游文化示范点。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不仅需要有美景等“硬”设施,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等“软”条件。对此,瑞丽重点打造莫里热带雨林景区、瑞丽江广场休闲度假区、南姑河淘宝场的“绿色生态、田园风光”型的瑞丽江生态旅游景区。围绕芒市龙江到瑞丽姐告大桥50公里的沿江景观带,着力集中打造红蛇码头休闲度假区、孔雀谷度假区、瑞丽湾、景成傣王宫遗址公园、瑞丽江广场休闲度假区等休闲度假产品,改造提升勐卯镇喊沙村、姐相乡银井村,开发建设畹町回环德昂族特色村项目;着力打造畹町边关文化园、召武定遗址公园、翡翠文化产业园、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旅游文化项目。

破解“边境一日游”难题,拓展一批边境旅游产品。在2013年12月16日正式恢复开通瑞丽边境一日游的基础上,重点筹备开展“瑞丽到缅甸腊戌三日游、瑞丽到缅甸八莫三日游、瑞丽到缅甸曼德勒六日游”市场开拓工作,为中缅旅游网络格局的形成和未来“孟中印缅”旅游圈的建设奠定基础。